中外学者研究发现 长期接触PM2.5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时间:2022-09-14
中外学者通过对512689名成年人随访时间超过13年、覆盖中国10个地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细颗粒物(PM2.5)空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的有害影响。这一结果为研究PM2.5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风险提供了重要的流行病学证据。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和英国牛津大学陈争鸣教授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获得的成果在线发表在最新一期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国际著名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上。
阚海东说,PM2.5造成的空气污染,近年来有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包括对人的死亡和心肺系统健康的负面影响。然而,由于中国队列研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大规模人群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证据,大多数研究仅关注短期暴露于PM2.5的健康效应。此外,以往关于长期接触PM2.5的研究结果多为人群死亡率,没有关于发病率转归的队列研究证据。
为解决上述问题,联合研究团队基于中英慢性前瞻性队列研究(CKB队列)开展了居民长期暴露于PM2.5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前瞻性研究。联合研究团队在中国哈尔滨、青岛、苏州、柳州、海口五个城市和河南彭州、浙江辉县、湖南浏阳、甘肃麦基五个农村地点招募了超过50万人口样本,以被动疾病死亡监测和定期主动采样随访的形式进行了超过13年的研究。
结果表明,长期接触PM2.5可显著增加居民总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且与某些特定血管疾病的发生显著相关。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居民总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4%;男性、收入较高的家庭和使用不清洁燃料取暖的人有较高的亚组风险值。长期接触PM2.5与心血管疾病总量之间的暴露-反应曲线几乎呈线性增加,没有明显的阈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