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刘光慧团队等揭示细胞衰老介导肺结核后遗症的分子机制,并提出潜在干预靶点

时间:2025-07-16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7-16 10:10

研究发现为了解结核病相关肺损伤的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为减轻这些患者的肺损伤提出了潜在治疗靶点。

有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史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可逆且进行性的肺损伤,但其潜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2025 年 7 月 14 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联合天津大学海河医院陈怀永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思教授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A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tlas reveals senescence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post-tuberculosis human lung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构建了首个结核杆菌感染后肺组织的高精度细胞分子网络,并运用多维度分析策略系统阐明:细胞衰老与炎症是结核感染后肺损伤的关键病理特征,而内皮细胞衰老及炎症则是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事件。并进一步首次阐明了 FOXO3 表达下调协同凝血酶-炎症信号通路驱动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肺损伤的分子机制,为该疾病提供了潜在干预靶点。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对包括 19 例结核病后肺组织和 13 例匹配的正常肺样本作为对照的人类肺组织进行了单细胞转录组分析,重点关注病灶内部及周边区域。

研究团队确定了结核病相关的分子特征,涵盖了多种细胞类型,包括与衰老、炎症、纤维化和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研究团队观察到症加剧是结核病后肺组织的一个关键特征。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使用 siRNA 沉默 FOXO3 和凝血酶处理会加剧肺内皮细胞的衰老和炎症,证实了 FOXO3 信号转导减弱和 NF- B 依赖性炎症增加的特征。

结核相关肺损伤的病理特征及机制

总的来说,这些发现为了解结核病相关肺损伤的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为减轻这些患者的肺损伤提出了潜在治疗靶点。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天津大学海河医院陈怀永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思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孙国强、天津大学海河医院助理研究员李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博士研究生平佳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丽云、天津大学海河医院主任医师崔超、天津大学海河医院主任医师武俊平、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医师/教授解立新、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姚晓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医师徐岗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100医药网 www.100yiyao.net
版权所有 © 2019-2020 Design by D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