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颠覆认知!科学家首次发现,中性粒细胞参与了肿瘤坏死,并因此促进癌症转移

时间:2025-07-18

来源:奇点糕 2025-07-18 11:13

如果将两个研究结合起来看的话,可以说中性粒细胞一方面通过NET在原发灶帮助癌细胞转移;另一方面利用NET在转移灶为癌细胞打造适宜微环境,帮助癌细胞在转移灶定殖。

科学家早就知道中性粒细胞与癌症的转移有关。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它参与癌症转移的时机居然那么早。

今天,由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Mikala Egeblad和Jose M. Adrover领衔的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篇颠覆认知的研究成果[1]。

他们发现,原本被认为是肿瘤过度生长导致的肿瘤,中性粒细胞竟然也参与了。简单来说,在恶性增殖的肿瘤中,中性粒细胞通过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阻断,导致肿瘤坏死,进而促进肿瘤的转移;而抑制NET的形成,就可以减轻肿瘤坏死和肺转移。

说句公道话,我推测,中性粒细胞应该是 好心办了坏事 ,本来想通过阻断血供抑制肿瘤生长的,没想到反而因此加速了肿瘤的转移。

一般而言,那些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增殖速度就非常快。

因此,随着肿瘤的壮大,营养物质的供应就不足;如此以来,肿瘤内就会形成坏死的核心。已经有大量研究发现,肿瘤坏死比例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

这主要是因为,坏死区域是个缺少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微环境,会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的逃逸。一直以来,科学家认为肿瘤坏死这个自然而然发生的促转移过程,没办法开发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想找到突破口。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之后,他们发现中性粒细胞可以通过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驱动,而且NET可以驱动肿瘤内形成。

要知道,血栓形成是可以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的。那NET介导的血管阻塞是否会驱动肿瘤坏死呢?如果可以的话,这又如何影响癌症的转移呢?

于是,这个研究的第一步,就是看中性粒细胞阻断血管,与肿瘤坏死有没有关系。

基于三阴性模型小鼠,Egeblad团队发现,NET在肿瘤坏死区域内和周围富集;在坏死区域周围的血管中,也能发现中性粒细胞和NET;而且血管内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与周围区域缺氧情况正相关。不难看出,中性粒细胞确实可以阻断肿瘤血管内的血流,导致区域缺氧和坏死。

基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活检样本,研究人员还发现40%的样本血管内存在NET,20%的样本存在中性粒细胞和NET高度富集的坏死区域。说明相关现象在癌症患者体内也存在。

小鼠活体实验还发现,在将癌细胞植入小鼠体内的第7天,就可以检测到NET和肿瘤坏死。

以上研究表明,在肿瘤形成的早期,中性粒细胞就顺着血管进入肿瘤,并在肿瘤血管内形成NET,阻断血流,导致肿瘤营养不足,出现坏死。

接下来,Egeblad团队研究了中性粒细胞诱导的肿瘤坏死区域有哪些特征。

围绕坏死区域的单细胞RNA测序结果显示,多个促进癌症转移的基因表达上调。简单来说,坏死周围区域上调的基因分布于与缺氧、迁移、上皮间质转化和TGF 相关的通路。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癌症患者的相关数据之后,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后续研究还发现,原发肿瘤坏死会带来一个缺氧区域,这个区域里的巨噬细胞会产生TGF ,进而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癌症转移。

那诱导肿瘤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到底有哪些特征呢?

他们发现了一个Ly6C低表达中性粒细胞亚群。要知道,中性粒细胞一般是高表达Ly6C的,因此这一发现有些出乎Egeblad团队的意料。

与Ly6C高表达的中性粒细胞相比,Ly6C低表达的中性粒细胞核形态没有差异,也不属于未成熟亚群。不过,Ly6C低表达中性粒细胞的外渗相关通路下调。

在活体显微镜的帮助下,Egeblad团队也注意到,Ly6C高表达中性粒细胞会渗出血管、浸润组织;而Ly6C低表达中性粒细胞没有外渗。不过,Ly6C低表达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没有受损。此外,Ly6C低表达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为28.8小时,远远长于Ly6C高表达中性粒细胞的14.6个小时。

考虑到Ly6C低表达中性粒细胞的纤维蛋白原受体CD11c,以及能与纤维蛋白原互作的蛋白ICAM-1,均高表达。Egeblad团队测试了Ly6C低表达中性粒细胞粘附于纤维蛋白的能力。结果显示,Ly6C低表达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能力更强,且更能与血小板结合。

以上结果说明,Ly6C低表达中性粒细胞不会从血管外渗,而是附着于肿瘤血管中的纤维蛋白或暴露的基底膜成分,进而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并形成NET,最终导致血管出现炎性血栓。

在研究的最后,Egeblad团队通过敲除NET形成的关键酶编码基因,证实NET对肿瘤坏死至关重要。而且该基因缺失小鼠的转移负担和转移灶数量显著减少,但转移灶的平均大小相似。不难看出,NET的缺失会影响癌细胞向肺部的播散或种植,但不会损害种植后的生长。

因此,靶向NET或许就可以抑制癌症的转移。

好消息是,有研究发现,已经上市的药物双硫仑,可以通过抑制NET释放治疗急性肺损伤。于是Egeblad团队测试了双硫仑预防癌症转移的效果。正如他们所料,双硫仑处理减少了肿瘤坏死,降低了乳腺癌小鼠模型的肺转移负担。

总的来说,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在肿瘤形成早期,中性粒细胞就经由血管进入肿瘤,部分特定亚群驻留在血管内,与血管中的纤维蛋白结合,并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形成NET,导致瘤内血管出现炎性血栓,营造缺氧微环境,促进促癌症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帮助癌症早早完成转移大业。

巧的是,早在2024年3月份,来自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癌细胞》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2],

如果将上面两个研究结合起来看的话,可以说中性粒细胞一方面通过NET在原发灶帮助癌细胞转移;另一方面利用NET在转移灶为癌细胞打造适宜微环境,帮助癌细胞在转移灶定殖。

由此看来,抑制NET的药物也能从两方面抑制癌症的转移。

期待科学家早日完成上述两个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改善癌症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Adrover, J.M., Han, X., Sun, L. et al. Neutrophils drive vascular occlusion, tumour necrosis and metastasis. Nature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278-3

[2].He XY, Gao Y, Ng D, et al. Chronic stress increases metastasis via neutrophil-mediated changes to the microenvironment. Cancer Cell. 2024;42(3):474-486.e12. doi:10.1016/j.ccell.2024.01.01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100医药网 www.100yiyao.net
版权所有 © 2019-2020 Design by D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