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学杂志》:他汀抗癌,又有新发现!港大团队发现,他汀可促进肝癌细胞铁死亡,提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效果
时间:2025-07-23
《肝病学杂志》:他汀抗癌,又有新发现!港大团队发现,他汀可促进肝癌细胞铁死亡,提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效果
来源:网络 2025-07-23 10:28
该研究揭示了肝癌细胞利用甲羟戊酸途径对抗铁死亡的机制,并强调了MVD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我们知道,已经对传统细胞凋亡通路产生了抗性。因此,一些非凋亡的死亡方式(如铁死亡),逐渐成为癌症治疗的突破口。
既往有研究显示,酪氨酸(TKIs,如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HCC,以下简称)的机制就包括诱导癌细胞发生铁死亡。但在临床应用中,肝癌患者应用索拉非尼也常出现耐药情况。因此,有不少学者认为癌细胞可能通过某种方式激活了铁死亡抑制系统。找出癌细胞调控铁死亡的机制,并增强癌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或许是改善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为此,近期,香港大学黄泽蕾团队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肝癌细胞可以通过甲羟戊酸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即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MVD),来抵抗铁死亡。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先是发现,MVD会现在人类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患者预后较差有关。随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癌细胞可通过MVD将甲羟戊酸焦磷酸转化为异戊烯焦磷酸(IPP),而IPP可以调控硒代半胱氨酸tRNA(Sec-tRNA)的修饰(用于翻译生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辅酶(CoQ10)的生成,从而激活谷胱甘肽(GSH)/GPX4和CoQ10/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这两个铁死亡抑制系统,抑制自身的铁死亡。
而使用MVD抑制剂6-FMEV ,或者使用甲羟戊酸途径上游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均可显著减少肝癌小鼠的肿瘤负荷。此外,研究还发现,阿托伐他汀与TKIs或PD-1抑制剂连用能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1]。
事实上,细胞主要有两个抑制铁死亡的系统,它们分别是GSH/GPX4系统和CoQ10/FSP1系统。甲羟戊酸途径产生的中间体IPP是促进GPX4的合成,以及CoQ10的生成的关键,因此,甲羟戊酸途径能调控这两个系统,抵抗铁死亡。
为了观察肝癌细胞是否存在调控抵抗铁死亡的因子,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组学分析,结果发现,甲羟戊酸途径中的多种酶(HMGCS1、HMGCR、PMVK、MVD、FDPS)会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中MVD上调的最显著,且MVD高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这提示,MVD可能是肝癌细胞抵抗铁死亡的关键因子。
接下来,研究人员通过核糖体分析、代谢组学等一系列研究证实,肝癌细胞可以通过甲羟戊酸途径中的MVD促进IPP生成,调控GPX4的合成,以及CoQ10的生成,从而激活GSH/GPX系统和CoQ10/FSP1系统,抵抗铁死亡。这些现象也在随后的功能实验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最后,研究人员还探究了靶向MVD的临床转化价值。通过使用一种能与甲羟戊酸焦磷酸竞争结合的MVD抑制剂6-FMEV,研究人员发现,6-FMEV可以有效减少肝癌小鼠的肿瘤负荷,其与索拉非尼连用还能显著增加肝癌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使用靶向甲羟戊酸途径上游的抑制剂阿托伐他汀,也能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并减少肝癌小鼠的肿瘤负荷。而阿托伐他汀与TKIs或PD-1抑制剂连用还能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事实上,在今年1月份,。而本次港大团队的发现,也为他汀抗癌这一抗癌通路提供了新的证据。
总之,该研究揭示了肝癌细胞利用甲羟戊酸途径对抗铁死亡的机制,并强调了MVD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这一结果不仅为开发靶向MVD的肝癌治疗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拓展了物在肝癌中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Chen Y, Lee D, Kwan KK, et al. Mevalonate pathway promotes liver cancer by suppressing ferroptosis through CoQ10 production and selenocysteine-tRNA modification. J Hepatol. Published online July 11, 2025. doi:10.1016/j.jhep.2025.06.03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