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类器官相关研究大盘点
时间:2025-08-17
近年来,中国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科学家在多种类器官模型构建上取得突破,如肠道、肝脏、肾脏、脑、肺、胰腺等类器官。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团队成功建立了具有功能性的类器官模型,用于研究器官发育、疾病机制和药物反应。
中国学者在《Cell》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类器官相关论文,涉及肿瘤类器官库构建、器官芯片与类器官结合技术等,显示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本文总结了2025年上半年在SCI期刊中发表类器官相关研究的部分院校及团队及其研究领域,希望能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上半年发文总体情况
以关键词 Organoid 检索Pubmed数据库,论文在线时间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学者共发表类器官相关论文811篇。其中,研究性论文592篇,综述性论文218篇,病例报道1篇。
国内的类器官研究学者遍布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等。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省、江苏省是类器官相关论文发表较多的地区。各地区的具体发文数量如下图所示:
△ 各地区发文数量统计
二、类器官研究突出的单位
对研究性论文进行了统计,发文量较大的单位主要有北京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中山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中南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
按照影响因子降序排列,Top 10的研究性论文详情如下表所示:
三、类器官研究突出贡献学者
在研究性论文中,部分学者长期深耕于类器官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发表了众多与类器官相关的前沿研究论文及综述文章。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学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