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罩行业概况及展望 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了
时间:2022-04-14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医用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供不应求,全球一度面临口罩产能不足、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政策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口罩产能快速增长,有效解决了供应紧张的问题,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口罩价格呈下降趋势,口罩进出口贸易逐渐趋于平稳。面对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相关企业应及时做出调整。此外,传统口罩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产品材质的升级将成为相关企业的重点突破方向之一。口罩行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值得深思。
产业发展迅猛
工信部和东吴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口罩产量仅为39亿只;2020年和2021年,中国口罩产量分别达到101亿只和94亿只(详见图1)。
与此同时,中国口罩日产量也快速增长。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2月初,中国口罩行业总产能为2000多万片/天,是之前的两倍多,居世界第一;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20年2月底,我国口罩行业日产量可达1.1亿只,日产量1.16亿只。
随着产能的增加,我国口罩行业产值连年增长,2015年至2021年,医用口罩行业增速高于整个口罩行业。CCID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口罩工业总产值达102.35亿元,同比增长12.57%;其中,医用口罩行业产值54.91亿元,同比增长15.97%,为近6年来最高增速(详见图2)。据中成数码分公司预测,2025年中国医用口罩行业产值将超过15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受主要原料——熔喷布价格暴跌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口罩价格呈下降趋势。防护材料大黄页数据显示,一次性医用口罩均价从2020年4月的1块多2元下降到2020年12月的1块0.2元左右,降幅近90%;一次性口罩的均价也从2020年4月的1.5元左右下降到2020年12月的0.05元左右,降幅近97%。
进出口额均现回落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我国口罩出口量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20年4月快速攀升,2020年5月达到峰值993亿元,之后一路下滑至2021年5月的60亿元。到2021年底,我国口罩出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从出口市场来看,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1年,我国口罩前十大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荷兰、印度尼西亚、加拿大、泰国、越南和意大利。除印尼、泰国和越南外,对其他市场的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是美国最大的口罩出口市场,2020年出口额达到1038.2亿元,2021年出口额断崖式下跌,仅为230.8亿元,同比下降78%。
相对于出口量的趋势,2020年初,我国口罩进口量短期波动更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我国口罩进口量快速增长,2020年2月达到峰值43.9亿元,随后在2020年4月快速下滑至3.2亿元。从2020年5月到2021年12月,中国口罩月进口量保持在3亿只以下
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加上各路资本的涌入,中国的口罩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的口罩行业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口罩作为防疫必需品,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因产能不足而涨价,引发资本追逐。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能的无序扩张。短时间内产量大幅增长,口罩价格相应下跌,让很多 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深受其害。因此,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从中吸取教训,理性投资,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避免重蹈覆辙。
此外,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传统口罩造成的环境污染受到广泛关注。废弃口罩的处理问题需要行业更好的解决。值得注意的是,生物降解材料由于具有生物降解性,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因此由其制成的可降解口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或者是一片潜力巨大的新蓝海。(中成医疗机械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