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级公立医院启动“国考”医疗机构加强能力建设
时间:2022-09-29
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28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具体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机构服务人民健康能力建设情况。
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指出,十八大以来,公立医院以“三化三提升”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临床专业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公立医院新的运行机制,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个转变”是指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向注重人才和技术要素转变。“三提高”就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
“我们以‘国考’为指挥棒,不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焦雅辉介绍,二级公立医院和三级公立医院启动全覆盖绩效考核,业内称之为“国考”。
她指出,通过多年努力,医院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也不断改善。目标导向的质量改进工作成效显著。
多举措改善医疗服务
据了解,预约诊疗、多学科诊疗、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日间手术、分娩镇痛等一系列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也在全国推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已有50%开展了预约服务,超过4800家医院可以提供不同时间段的精准预约服务。2000多家医院提供多学科诊断和治疗服务。近60%的三级公立医院和36%的二级公立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国家层面的日间手术推荐目录有700多个。
“在基层医疗机构给慢性病患者开长期处方,意味着一张处方可以延长到两三个月,让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可以在医疗机构和家庭之间来回奔波。”焦雅辉指出,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长处方政策让更多慢性病患者受益。
焦雅惠提到,分娩镇痛试点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试点医院分娩镇痛率从2017年的28%提高到53%。
“五个中心”,即——胸痛中心、中风中心、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治疗中心和高危儿童和新生儿治疗中心,作为提高应急能力的重点,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有14000多个“五个中心”。
同时,不断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和智慧医院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延伸医疗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让优质医疗服务到达患者。此外,将努力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儿童重特大疾病的治疗;解决老年人看病过程中的“数字鸿沟”问题;把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作为健康扶贫的重要内容,增强“一老一小一贫”等弱势群体的就医获得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