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封面论文:冯玉鹏等揭示肠道菌群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时间:2025-04-22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4-22 13:32
这项研究首次通过前瞻性人群干预临床试验,证明了肠道微生物群通过代谢产物(例如次级胆汁酸)直接调控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抗体生成强度与持久性),揭示了“菌群-代谢-免疫”轴在疫苗反应中的因果机制。斯坦福大学医学院Bali Pulendran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冯玉鹏博士等在 Cell 子刊Cell Host Microbe上发表了题为:Antibiotic-induced gut microbiome perturbation alters the immune responses to the rabies vaccin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还被选为封面论文。
这是国际上首项通过前瞻性人群干预临床试验,系统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通过 代谢- 通路调控初次疫苗抗体应答强度、持久性与多样性。研究不仅在人群中确立了微生态对疫苗反应的因果调控关系,更推动了微生态领域从基于人类样本的 相关性描述 迈向 机制验证 的研究范式转型。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分析了使用对人类初次和二次狂犬病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结果显示,抗生素使用降低了肠道细菌负荷,并导致共生菌多样性长期减少。这种改变与狂犬病特异性体液反应减弱相关。多组学分析表明,抗生素使用诱导了以下变化:
1)疫苗接种后早期促炎特征增强;
2)疫苗特异性 Th1 细胞- Tfh 细胞响应的平衡向 Th1 表型偏移;
3)血液中代谢物(尤其是次级胆汁酸)的显著改变。
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集,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多尺度、多响应网络,揭示了疫苗接种相关的关键调控节点,包括微生物群、次级胆汁酸和体液免疫。
该研究的核心发现:
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会损害初次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体液免疫反应;
肠道微生物群紊乱使初次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 Th1/Tfh 平衡失调;
多尺度、多响应网络(MMRN)将微生物组、转录组和代谢组与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联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