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医学》:科学家开发出可以缓解抑郁症状的手机应用!
时间:2025-04-28
来源:奇点糕 2025-04-28 16:10
研究证明了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实施CBT可以有效缓解阈下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研究结果还提供了干预方法的差异疗效证据,有助于患者优先考虑适合自己的干预方法。阈下是指一种没有达到临床标准的抑郁状态,比正常情绪低落更严重,但是又不够严重到被正式诊断为抑郁性疾病。全球阈下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11%。
推荐可以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阈下、轻度至重度抑郁症患者,通常是将多种认知、行为干预方法组合合起来进行治疗。目前很少有研究调查这些疗法的所有组成部分是否都有益于促进心理健康。
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智能手机CBT应用程序,包含5种代表性的CBT干预方法 行为激活、认知重构、问题解决、表达训练和行为疗法,并评估了各个干预方法单独及两两组合的干预效果。
研究共招募了3936名阈下抑郁症成年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程度的依从率达到84%,使用的5种干预方法及组合干预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干预。
研究发表在《自然 医学》杂志上。
研究共包括3,936名基线患者健康问卷9(PHQ-9)评分>4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12组。分组设计基于4个2 2析因试验,每个试验测试两种CBT方法的单独效应和组合效应,4个析因实验组都包括行为激活组和对照组,延迟治疗(从第6周开始进行干预)为主要对照组,以第6周PHQ-9评分变化作为主要结果,焦虑、失眠、心理健康等变化作为次要结果。
参与者主要为30-60岁人群,51%为男性,基线平均PHQ-9评分为8.1,17%疑似酗酒,29%有心理健康治疗史,33%患有身体合并症。
评估各组参与者第6周PHQ-9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行为激活标准化平均差为-0.38,认知重构、问题解决、失眠行为疗法为-0.27,表达训练为-0.24,均达到学显著性。
每两种干预方法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效应量并不是简单叠加的。以行为激活与其他1种干预方法组合来看,效应量最低为行为激活结合失眠行为疗法的-0.57,最高为行为激活结合问题解决的-0.67。
次要结果方面,所有干预方法都优于延迟治疗和自我检查对照。分别来看,行为激活和失眠行为疗法对焦虑更有效,标准化平均差分别为-0.24和-0.21;失眠干预疗法或行为激活结合失眠干预疗法对失眠更有效,标准化平均差分别为-0.33和-0.27;行为激活、失眠行为疗法和行为激活结合表达训练对心理健康更有效,标准化平均差分别为0.15、0.17和0.13。
安全性方面,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
事后分析显示,大多数参与者在第6周之后仍持续使用应用程序,主要部分依从率为84%。所有干预方法在第26周时效果仍优于对照组,两种干预方法结合的治疗效果普遍优于单项干预方法(标准化平均差为-0.08)。
总的来说,研究证明了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实施CBT可以有效缓解阈下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研究结果还提供了干预方法的差异疗效证据,有助于患者优先考虑适合自己的干预方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