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是“3岁看大,7岁看老”?!PNAS:7个月婴儿对玩具新奇偏好和专注力,或能预测其智商水平,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影响更大
时间:2025-07-17
孩子真是“3岁看大,7岁看老”?!PNAS:7个月婴儿对玩具新奇偏好和专注力,或能预测其智商水平,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影响更大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7-17 10:30
这项跨越30年的追踪研究为我们揭开了智力发展的神秘面纱:原来智商“潜力”在婴儿时期便可初见端倪!「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老话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家长们也常以此为依据,早早地开始对孩子进行各种培养和测试,生怕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 。从胎教到早教班,从幼儿读物到益智玩具,家长们期望从那小小只的 开口时间、专注力、握力 等等看到Ta今后的成功潜力。
然而,这种在婴儿时期就试图预测孩子未来发展的行为,究竟有多少科学依据呢?就像你对着刚发芽的小苗猜它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靠谱吗?
这不,科学家们也充满好奇。近日,科罗拉多大学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1098名双胞胎长达30年的追踪观察,他们发现:7个月婴儿对新玩具的新奇偏好和专注力能微弱预测30年后的智商水平;1-2岁时的家庭养育环境能为孩子积累约10%的终身认知资本,而到3岁时,遗传因素已经可以解释22%的成年智商差异,7岁后基因影响升至49%!
这样看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老话竟还有点儿道理!让我们一起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双胞胎实验设计
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于 1098 名来自科罗拉多纵向双胞胎研究的参与者。这项始于 1985 年的研究,精心招募了来自科罗拉多州前缘地区的双胞胎宝宝们,为的就是全面评估基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如此大规模且长期的研究样本,为本次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这些双胞胎宝宝仅 7 个月大时,研究人员便开始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评估。他们主要从几个维度来衡量婴儿的认知能力,其中包括:
●发声能力:宝宝们发出声音的频率、多样性以及尝试模仿声音的表现,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们的语言发展潜力和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与回应。
●任务坚持性:观察宝宝们在面对一个简单任务时,能够保持专注和持续参与的时间及程度。例如,当给他们一个小玩具,看他们能专注摆弄多久,这体现了宝宝们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内在驱动力。
●新颖性偏好:通过巧妙设计实验,观察宝宝们是更倾向于探索新玩具,还是对已经熟悉的玩具有所偏爱。这一偏好能反映出宝宝们的好奇心和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望,而好奇心往往被视为认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另外的多个时间点(1-2岁、3岁、7岁、16岁和29岁)对孩子们的一般认知能力(GCA)进行了测量,并特别关注了7个月和9个月时的婴儿认知指标与后续GCA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了双胞胎分析和多基因评分(PGS)这两种互补的方法,来探究GCA的遗传和环境稳定性。
智商何时定型?
研究发现:智商发展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呈显著稳定趋势,具体来说,1-2岁幼儿的智商测试结果与青少年期(16岁)和成年期(29岁)的智商存在显著关联(相关性=0.31-0.41),而7岁儿童的智商测试结果与成年期智商相关性高达0.72-0.86。这一发现表明,人类认知能力在7岁左右已基本形成稳定,提示7岁前是认知能力培养的黄金窗口期。
经过多重检验校正后,以下婴儿期指标展现出跨时期的预测力:新奇偏好(Fagan测试)和专注力,这两个指标能预测7岁至成年期的智商(相关性=0.16-0.20);婴儿发声能力仅能预测1-3岁智商(相关性=0.12-0.18);婴儿活动水平仅预测1-2岁和7岁智商(相关性=0.15-0.16)。并且,在控制父母教育、智商和性别因素后,这些关联依然存在。
图1:婴幼儿至成年认知相关系数趋势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期的认知表现虽然能提供一些未来发展线索,但预测力有限,真正可靠的智商评估要到7岁后才趋于稳定,提示7岁前是培养脑力发展的黄金窗口期!
基因和环境如何影响智商发育?
研究人员通过纵向双胞胎数据分析了因与环境对智商发展的动态影响规律。
分析发现基因对智商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年龄累积效应:1-2岁时遗传力为35%,3岁前基因已解释22%的成年智商差异,7岁前达49%,16岁前达65%,到29岁增至69%。这说明成年智力的遗传影响主要来源于童年早期表现遗传因素的累积。与之相反,共享环境(如家庭教养)的影响随年龄递减(46%降至15%),但1-2岁时的家庭环境仍能解释10%的成年智商差异。非共享环境因素主要是各阶段的独立影响,成年期新出现的非共享环境影响占约13%。
而在婴儿期指标中,新奇偏好测试与成年智商的关联主要源于共享环境(7岁相关性=0.60,29岁相关性=0.78),而专注力评分则同时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
图2:遗传、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因素对随年龄发展的智商的影响
这一结果表明:智商这事吧,小时候靠爸妈管,长大了靠基因撑,成年后靠自己折腾,但至少婴儿时期的新奇偏好还能证明你曾经是个 潜力股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 学霸家庭 的孩子都普遍聪明 基因和环境双重buff,想不优秀都难!
最后,研究人员采用多基因风险评分预测不同年龄智商测量情况。四类PGS(儿童智力、成年智力、教育年限以及非认知教育年限)分析发现:成人智力和教育年限PGS从1~2岁起即能预测智商,且预测效应随年龄增加而增强,7岁以后显著上升,最高解释约17%认知变异。而儿童智力和非认知教育年限PGS预测智商效应较弱。
表1:智商测量与认知和教育程度的关联
小结
综上,这项跨越30年的追踪研究为我们揭开了智力发展的神秘面纱:原来智商 潜力 在婴儿时期便可初见端倪 7个月大时对新玩具流露的好奇眼神,1岁时在温馨家庭环境中的咿呀学语,3岁在幼儿园专注搭建积木的认真模样,这些看似平常的成长瞬间,实则是大脑在悄悄绘制未来的认知地图。而7岁是一个关键转折点,此时遗传因素开始显现其主导力量,为个体的智力发展奠定了重要基调,在适宜的环境中逐渐生根发芽。
这项研究也给予了当代父母双重启示:首先,要把握住0-3岁这个珍贵的"机会窗口期",为孩子提供稳定、丰富、支持性的成长环境;其次,要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每个孩子的独特性,理解并尊重其与生俱来的发展节奏,毕竟,小苗苗也不是一天长成大树的~
参考文献:
Gustavson DE, Borriello GA, Karhadkar MA, et al. Stability of general cognitive ability from infancy to adulthood: A combined twin and genomic investig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5;122(21):e2426531122. doi:10.1073/pnas.242653112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