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CI:二甲双胍又填空白!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与患肠癌风险降低56%相关

时间:2025-07-17

来源:奇点糕 2025-07-17 10:49

我国研究人员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对于身患炎症性肠病的成人而言,二甲双胍的使用与肠癌风险显著降低有关,而且这种相关性还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近日,由我国台北医学大学、中山医学大学和辅仁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研究成果[1],填补了上述空白。

他们基于我国台湾省匹配的1695名使用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与1695名未使用者数据,发现二甲双胍的使用与风险降低56%相关(aHR=0.44),与全因死亡率降低32%相关(aHR=0.68)。而且随着累积暴露剂量的增加而下降;累积剂量最高的四分位组风险降低了67%(aHR=0.33)。

研究人员基于一个囊括了241590名年龄在20岁及以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数据库中,进行了倾向评分匹配(PSM),分别筛选了1695名使用二甲双胍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和相匹配的1695名未使用者二甲双胍的炎症性肠病患者。

两组受试者的基线特征均衡良好,平均年龄相近(56.99岁 vs 56.45岁),且约70%的研究对象年龄在51岁以上。在时间依赖性Cox模型分析中,二甲双胍使用与结直肠癌风险降低56%显著相关(aHR=0.44;P=0.0002),还与全因死亡率降低32%显著相关(aHR=0.68;P 0.00001)。这些相关性在所有调整模型中均保持稳定。

他们也进行了结直肠癌特异性死亡风险的事后分析。虽然肠癌相关死亡事件的数量有限,但是在所有模型中,二甲双胍的使用仍与较低的肠癌特异性死亡率显著相关。在模型4中,二甲双胍的使用与肠癌特异性死亡风险降低44%相关(aHR=0.56;P=0.0172)。

此外,他们还发现累积二甲双胍暴露量与肠癌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与最低四分位数(Q1)相比,最高三个四分位数(Q2、Q3和Q4)的完全校正后aHR分别为0.68(Q2)、0.57(Q3)和0.33(Q4),趋势检验具有学意义(趋势P值 0.001)。显然,暴露量越高,患肠癌的风险降低越多,最高可降低67%。

总的来说,我国研究人员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对于身患炎症性肠病的成人而言,二甲双胍的使用与肠癌风险显著降低有关,而且这种相关性还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据了解,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群体中发现,服用二甲双胍与肠癌风险降低有关。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研究结果仍需前瞻性随机研究验证,在临床试验证实上述发现之前,不建议炎症性肠病患者自行服用二甲双胍预防肠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100医药网 www.100yiyao.net
版权所有 © 2019-2020 Design by D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