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有何症状?如何预防?怎么施救?
时间:2025-07-18
随着高温天气持续,各地的医院里热射病病例也在增加,专家提醒,热射病其实就是严重的中暑,死亡率很高,出现中暑症状后一定不能轻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迟骋称:“我们的人体不管是大脑、心脏还是肝脏、肾脏等等,所有的组织脏器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那么,当我们人体的温度异常增高的时候,这些蛋白质也像开水煮鸡蛋一样会发生变性。一旦变性之后,这些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这些脏器也就不能执行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热射病会导致多脏器功能的受损和衰竭,因此死亡率极高。”
国际上有统计显示,热射病的死亡率高达14%—65%,而且从轻微中暑发展到热射病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小时,不及时救治将导致不可逆的损伤。
迟骋称:“在先兆中暑的时候,我们人体会出现像头晕、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大汗、口渴,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去休息、补水降温,就会进入到轻症中暑的阶段,头晕、恶心呕吐症状会进一步加重,会出现皮肤温度升高,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体温升高,这个时候体温在38℃左右,不会到超高温。最严重热射病阶段就会出现意识的障碍,最常见就是昏迷,同时会伴有包括心脏功能、脑功能、肾功能等多脏器功能的一个损害。”
高温持续 警惕热射病:不只暴晒 不通风环境也可导致热射病
热射病分为劳力型和经典型,劳力型就是我们一般认为的在高温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经典型热射病则不一定发生在户外阳光暴晒环境下,长时间密闭、通风条件差的环境下也容易发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常宇飞称:“尤其是很多老人可能比较耐热、怕冷,尤其外面已经三十四五摄氏度了,湿度很大的时候,老人依然不愿意开空调,依然不愿意开窗通风。那么在这样一个我们叫闷罐里头,也就是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热射病的发病率也是很高的,而且它比较隐藏,它可能表现的就是老人觉得没劲、觉得有点口渴,可能跟他平时的很多症状是一致的。”
还有一些场景也容易发生热射病,比如在没有空调的厨房内长时间炒菜、夏季在室内温泉逗留过久、产妇生产后坐月子不开空调和通风等。发生热射病的根本原因是产热与散热的失衡,高风险人群包括体温调节能力欠佳的高龄老年人、婴幼儿以及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另外,经常做运动、在户外工作或者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如果工作或运动后不能及时散热,也可能发生热射病。
高温持续 警惕热射病:发现有人中暑 应第一时间采取降温措施
如果您发现身边的人有出现中暑症状或者疑似热射病,应当第一时间将患者移动到凉快的地方,并采取措施降温。此外,降温时还需要避免一些错误的做法。
常宇飞称:“经常我们在诊断过程中发现,家属说大夫我们已经拿酒精擦浴了,对于皮肤比较细嫩的人群,他的皮肤还是有一定的损伤的,就是这种纯的酒精。第二,这样的酒精皮肤吸收也容易出现类似于酒精中毒的一种情况。而且实际上如果咱们想做物理降温,实话实说,就拿温水或者温偏凉的水在脑门、腋窝、大腿根这样的部位做好湿敷就够了,这样实际上效果一点不比酒精差。”
另外,还有一些病人出现症状后会自行服用一些解暑药物,医生表示,这种情况下吃解暑药物还不如多喝温水或淡盐水。
常宇飞称:“实际上一般来说热射病的病人是很难吃进东西的,他的消化道症状恶心吐是很明显的,而且吃药似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实际上我们最重要的是什么?降温和补液,就是控制核心温度和补充液体,所以这个状况下还不如多喝水。像这种情况喝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实际上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中度、重度中暑的患者会出现发热,这个时候自行服用退烧药也是不可取的。
常宇飞称:“患者体温往往是大于40℃甚至41℃以上,像这样的一个重度的热损伤的状况下,我们反而不建议患者在家或者在医院特别积极地应用这样的退热药物,像家里面都有对乙酰氨基酚这样的药物,实际上因为热射病是很容易导致肝损伤的,肝损伤后续会紧接着有凝血功能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