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Stem Cell:邓宏魁团队首次将人类血液细胞化学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
时间:2025-08-01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8-01 10:21
结果突显了化学重编程从人类血液来源生成人类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hCiPS 细胞)的优势,并代表了一种用于高效、可扩展且便捷的干细胞生产的下一代平台,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多能(PSC)能够分化生成任何所需的细胞类型,具有巨大的再生医学潜力。化学重编程是利用小分子组合来操控细胞命运的一种创新方式,能够将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
2013 年,邓宏魁团队率先开创了首个通过化学重编程诱导小鼠体细胞多能性的方法。与基于转录因子(山中因子)的策略相比,小分子重编程为通过完全不同的分子途径来调节细胞命运提供了一种更灵活、更简便的方法。2022 年,邓宏魁团队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人类细胞,成功生成了人类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hCiPS 细胞)。2025 年,邓宏魁团队通过克服关键的表观遗传障碍,建立了一个加速的化学重编程平台。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化学重编程方法还通过逐步过程促进了细胞命运的转换,其中再生程序的短暂激活模拟了逆向的发育途径。此外,小分子易于合成且易于标准化,这使得化学重编程方法在临床应用方面前景广阔。
要想生成人类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hCiPS 细胞),人类血液细胞是最易获取且最方便的细胞来源,然而,将人类血液细胞化学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仍然是一项挑战。
2025年7月30日,北京大学邓宏魁团队与关景洋团队合作,在Cell Stem 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Chemical Reprogramming of Human Blood Cells to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实现了人类血液细胞到多能干细胞的化学重编程,克服了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制备中起始细胞来源的关键瓶颈,将进一步推动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可及性。
化学重编程为利用小分子生成人类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hCiPS 细胞)提供了一种根本性的创新方法。这种方法在将人类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 hCiPS 细胞方面具有很高的效率。然而,这种方法在将人类血液细胞重编程为hCiPS 细胞方面,仍然存在挑战。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建立了一种稳健的化学重编程方法,成功地从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细胞中生成了人类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hCiPS 细胞)。
这种方法在不同供体的新鲜和冷冻保存的血液细胞中均实现了高效的化学重编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还能够高效地从仅仅一滴指尖血中平均生成超过 100 个hCiPS 细胞克隆。
该研究的亮点:
开发了一种用于人类血液细胞的稳健化学重编程方法;
从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C)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高效生成人类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hCiPS 细胞);
该方法对新鲜和冷冻保存的血液细胞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
只需一滴指尖血就足以生成 hCiPS 细胞。
这些结果突显了化学重编程从人类血液来源生成人类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hCiPS 细胞)的优势,并代表了一种用于高效、可扩展且便捷的干细胞生产的下一代平台,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北京大学彭芳琪、王杨璐、成林、蔡如意、傅筱荻、杨芷涵、程若琦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邓宏魁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关景洋研究员和王杨璐博士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