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Psych:汽水喝多了,抑郁风险高?科学家发现肠道细菌是“隐形推手”!
时间:2025-10-11
来源:100医药网 2025-10-11 11:55
研究首次发现,软饮料可能会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尤其是增加Eggerthella菌的丰度,进而提升抑郁风险,而女性群体尤为明显。一杯冰可乐下肚,舌尖上的狂欢或许正悄悄为抑郁情绪打开大门。近年来,全球患者人数持续攀升,WHO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3.5亿人受其困扰,而在中国,抑郁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也达到了6.8%;与此同时,软饮料消费量居高不下,中国人均年饮用碳酸饮料超过8升。这两者之间,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联系?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 Psychiatry上题为 Soft Drink Consumption and Depression Mediated by Gut Microbiome Alterations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法兰克福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发现,软饮料可能会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尤其是增加Eggerthella菌的丰度,进而提升抑郁风险,而女性群体尤为明显。
软饮料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尤其在青少年与年轻人群中风靡,其含有大量 空热量 ,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和果糖,不仅容易导致血糖骤升,更可能在肠道内 搞破坏 。
为什么液体糖比固体糖更危险?
研究发现,软饮料中的高糖分常常超出小肠吸收能力,未被吸收的糖分会促进某些细菌的过度增殖,尤其是Eggerthella和Hungatella属的细菌,这些 坏家伙 不仅是炎症推手,还会削弱肠道屏障功能从而引发全身性炎症与神经炎症,最终可能诱发焦虑与认知功能下降。
有趣的是,高糖固体食物并未表现出与抑郁的显著关联,这就说明,液态糖的快速吸收与肠道滞留特性可能使其对菌群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剧烈。
一杯汽水,如何撬动抑郁天平?
这项来自德国的多中心研究纳入了405名抑郁症患者与527名健康对照者,所有参与者均来自 马尔堡-明斯特情感队列 ,代表了广泛人群样本。文章中,研究人员采用多元回归与方差分析,严格控制了地点、教育水平、BMI及药使用等变量,确保结果可靠。
主要发现如下:1)软饮料摄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抑郁风险上升8%,且症状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2)女性群体中这一关联更为突出:抑郁诊断风险升高约16%;3)女性饮用者肠道中Eggerthella菌数量显著增加,且该菌群变化解释了约4%-5%的抑郁风险;4)男性群体中未观察到显著关联。
为什么女性更易受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抑郁女性的肠道菌群整体多样性较低,物种分布不均,某些菌种(比如Eggerthella)更容易 占据主导 ,而男性菌群结构相对稳定,不易受饮料干扰。Eggerthella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在健康肠道中通常数量极低,但在抑郁症患者体内却异常活跃。其就像一个 潜伏在肠道的情绪黑客 :1)其代谢产物乙酸与抑郁症状正相关;2)在小鼠实验中,其会降低有益短链脂肪酸丁酸的水平;3)还会减少色氨酸,这是合成 快乐神经递质 血清素的前体。换言之,Eggerthella不仅助长炎症,还直接剥夺了你制造快乐的能力。
这项研究虽为观察性设计,无法确立因果关系,但其现实意义不容忽视:1)公共健康层面:应加强针对软饮料的健康教育,特别是对儿童与青少年群体的广告限制;2)政策工具:英国通过 糖税 显著降低了软饮料消费与肥胖率,值得借鉴;3)未来方向:人工甜味剂饮料的影响尚未明确,亟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者指出,虽然软饮料对抑郁的直接影响幅度不大,但其消费面广、易改变,因此从人群层面看,其影响不可小觑。或许,下一杯可乐开罐前,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一口喝下的,是短暂的清凉,还是长期的情绪负担?在科学家继续探索菌群与心灵的奥秘之时,我们手中其实早已握有最简单的干预工具,换个更健康的杯子,装上水、茶或无糖饮品,或许就是远离抑郁的第一步。(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Sharmili Edwin Thanarajah,Ad le H. Ribeiro, Jaehyun Lee1, et al. Soft Drink Consumption and Depression Mediated by Gut Microbiome Alterations. JAMA Psychiatry.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25.257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