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隆重召开

时间:2025-08-13

图片1.png

图片2.png

2025 年8月12日,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以下简称药膳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盛大召开。

本次发布会吸引了众多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以及媒体的代表,共同聚焦即将举办的药膳博览会,共同探讨中国与东盟在大健康、中医及药膳领域的合作新机遇。本次发布会由广西国际博览集团新闻发言人、副总经理邓诗军主持并介绍首届药膳博览会总体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规划产业处处长谷筱玉介绍支持举办药膳博览会的总体考虑,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刘张林、《中国中医药报》社副社长陆烨鑫介绍支持药膳博览会举办的考虑,并分别答记者问。

主办方发言

图片3.png

广西国际博览集团副总经理、总法律顾问邓诗军介绍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筹备情况

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将于2025年12月12-14日在中国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主题是“传承中医国粹 弘扬药膳文化”。会议由中国药膳研究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医药报指导;广西国际博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广西东博会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承办;联合各省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新加坡药膳研究会、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泰国中医总会、越南传统医学协会、印尼药膳与草药协会、菲律宾中医药学会等多个东盟国家机构共同筹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多部门倾力支持下举办的一次药膳盛会,本次会议还邀请了多个国际性中医、药膳公益性组织共同参会,是全国范围内首次由国内外多部门共同支持打造的药膳全产业链产业发展交流的平台。

本次博览会是中国与东盟药膳领域交流合作的首个专业展会,力争通过3-5年努力,把药膳博览会打造成为中国—东盟药膳产业开放合作交流平台、信息发布平台、贸易平台、投资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和国际药膳产业一流品牌展会,将其打造为区域健康产业合作的标杆项目,并为中国药膳全球化提供示范样本。

本次大会展览总面积预计将超过5万平方米,聚焦药膳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设置八大展区,即全国知名中医药企业展区、区域中医药产业发展品牌及成果展区、中药材生产加工区、中医药+AI人工智能(设施设备)展区、药食同源生产展区、药膳餐饮品牌区、医疗科研机构体验区、大健康(康养)保健产品展区。通过充分展示中医药文化底蕴、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搭建起国内外中医药一、二、三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全产业链展示中医药产业的特色发展模式和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会期间,将举办“1+1+5+N”场系列配套活动。“1”就是开幕式暨中国—东盟药膳交流大会,第二个“1”就是中国—东盟药膳大赛,“5”就是围绕中医药+AI、种植加工、药膳鉴会、新品发布会、展品评选等举办5场活动,“N”就是在展会期间,各参展单位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推介、演出、对接交流等活动。

目前,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组委会正全力推进国内外招商招展工作,向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学校研究机构、国内央企、国企、在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发出邀请,同时也通过驻外使领馆和在国外的对口机构及外国商协会等,广泛邀请中国—东盟工商界共襄盛会,力争观众人数达到8万人次以上。下一步将定期召开筹备工作推进会,认真落实重要嘉宾邀请、中医药产业招商推介会、主题会议、招商招展等各项筹备工作,确保筹备工作取得实效,确保首届药膳博览会圆满成功。

指导单位代表发言

44.png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规划处处长谷筱玉介绍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总体考虑

药膳文化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中华民族“寓养于膳、食药同源”的深邃智慧,也是我国参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的独特优势资源。

举办2025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以“药食同源”为切入点,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深化与东盟国家卫生健康合作的创新实践,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务实行动。同时,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与东盟各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在传统医药特别是食疗养生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民间认同。药博会的举办将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搭建一个集学术研讨、产业对接、文化交流、贸易促进于一体的传统医药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区域内传统医药全方位的合作交流,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

广西素有“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美誉,中药资源物种达7542种,居全国第2位,其中药食同源品种占比近60%。举办药膳博览会,是广西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打造“桂十味”“桂药膳”“桂制剂”系列品牌的重要推手,对提高中医药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表示,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将整合资源,强化保障,以最高标准支持办好2025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并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在中医药特别是药膳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厚植发展沃土。我们将积极推动将药膳产业发展纳入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鼓励支持药膳产品研发、品牌培育、连锁经营等业态创新发展。探索建立中国—东盟药膳标准互认协作机制,为产业跨境合作提供标准支撑。二是深挖资源优势,打造“桂药膳”字牌。充分发挥广西“天然药库”和丰富食材优势,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联合开发具有中医药特色、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桂”药膳,讲好“广西药膳故事”,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畅通交流渠道,构建合作网络。依托药博会平台,积极推动与东盟各国政府卫生部门、传统医药机构、行业协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支持互设药膳文化展示与体验中心,互派专业人员研修学习。定期举办药膳学术论坛、技能大赛、文化节等活动,将交流合作从会期延伸到全年,形成“永不落幕”的合作格局。四是推动产业融合,拓展应用场景。推动药膳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休闲、医疗保健等深度融合,建设药膳体验馆、养生餐厅、药膳主题民宿等。探索“互联网+药膳”服务新模式,让安全、有效、便捷的药膳服务惠及更广泛人群,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餐桌。

指导单位代表发言

55.png

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刘张林 介绍支持举措

作为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与推动者,中国中药协会将充分发挥全国性产业协会的平台优势,全力支持2025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协力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可持续的产业盛会。

一、立足国家战略,共担时代使命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更把中医药上升为国家健康战略的核心支点。当前药膳产业迎来“政策东风+市场蓝海”的双重机遇,希望博览会以标准立规、以科技赋能、以文化润心,让千年药膳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二、科技赋能传统 智造引领未来

依托大院大所,展示传统工艺与现代智能设备的融合应用,现场打造“古法炮制×智能工坊”沉浸式展区——让千年老味道装上澎湃新引擎,真正让“匠心”可看见、“智匠”可复制。

三、畅通跨境合作 共享数字红利

打造跨境药膳B2B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溯源等增值服务,提供从原料采购、产能共享到终端分销的一站式数字护照,让“产—供—销”全链路在云端无缝贯通。

四、启航文化之旅,同筑丝路民心

同步启动“药膳文化东盟行”计划,组织编撰多语种《药膳科普指南》,真正实现文化互鉴、民心相通。

最后,中国中药协会发出倡议:

欢迎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药膳博览会,共同探索产业创新路径;

呼吁媒体朋友广泛传播药膳文化,讲好“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中国故事;

期待12月相聚千年邕(Yōng)城,共同把药膳这一“东方智慧”转化为“健康红利”,为全球民众福祉贡献中国方案。

指导单位代表发言

5.png

中国中医药报副社长陆烨鑫 介绍媒体平台宣传举措

一是筑牢主流舆论阵地,夯实宣传根基。中国中医药报将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在权威性和公信力方面的核心优势。在纸媒方面,将在《中国中医药报》等重点报刊的核心版面,重磅推出药膳博览会的专题报道、深度解读及会务动态,形成纸媒传播的强音;在电视媒体方面,将在广西本地及东盟国家相关电视媒体的黄金时段投放精心制作的宣传广告,立体化呈现博览会的特色亮点与药膳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广播媒体方面,通过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等,定期播报药膳博览会的筹备进展、活动安排等信息,并联合相关主导部门制作药膳知识科普节目,邀请专家讲解药膳的营养价值和制作方法等。

二是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拓展影响广度。中国中医药报将积极运用新媒体渠道,全方位拓展传播路径。计划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开通药膳博览会的官方账号,发布精美的图片、短视频、直播等内容;整合《中国中医药报》社旗下全媒体矩阵和平台资源,形成协同联动、优势互补的传播矩阵,全面提升博览会的社会关注度与影响力;与国内知名网络媒体合作,发布药膳博览会的新闻报道、专题文章等;同时,利用搜索引擎优化(SEO)技术,提高药膳博览会官方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方便用户搜索到相关信息。

三是深化国际媒体合作,共促文明互鉴。中国中医药报高度重视与东盟国家媒体的深度合作,致力于推动药膳文化的国际传播。将利用好东博会平台,积极与东盟国家的主流媒体建立合作关系,诚挚邀请东盟国家媒体同仁前来采访报道,借助其本土传播渠道,向东盟各国公众生动展示药膳博览会的魅力与价值,深化区域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

四是融合线上线下场景,激发参与热度。计划在药膳博览会期间举办药膳文化讲座、药膳制作体验活动、药膳美食节等线下活动,邀请媒体记者和公众参与,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和社交媒体分享,形成裂变式传播效应。同步运用网络直播平台,对展会盛况进行实时、全景式直播,生动展现药膳产品的独特魅力与药膳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效扩大博览会的影响力辐射范围。

五是实施精准传播策略,提升用户黏性。根据药膳博览会的目标受众,如药膳爱好者、健康养生人群、餐饮从业者等,制定针对性地宣传策略。此外还将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官方网站等多种渠道,策划开展线上抽奖、知识问答、互动投票等趣味性活动,有效吸引用户关注与参与,持续增强用户黏性与品牌忠诚度。

启动仪式

6.png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刘张林、中国中医药报副社长陆烨鑫、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规划产业处处长谷筱玉、广西国际博览集团副总经理邓诗军,上台共同开启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之门,领导们手握着象征珍贵资源的金沙并将其缓缓倒上启动台,随着倒数计时的结束,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宣告正式启动。

各位嘉宾自由交流

会后,展商代表、媒体代表和主办方就展会事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接,现场气氛热烈。各方积极分享观点和经验,为“药膳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建言献策。

中国国际商会医药健康产业委员会秘书长林胜鸿对首届中国—东盟药膳博览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强调广西在东盟主题上的天然优势及中医药产业的独特地位。商会将通过国家级平台支持博览会,推动医药健康产业特别是中医药领域的发展,探索电商直播等创新合作方式,助力中医药走向国际。

北京移动互联网健康服务协会副秘书长文晶,表达了对博览会筹备工作的祝贺,强调了药膳作为传统医药与饮食文化交融的瑰宝,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广西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中医药资源,成为博览会的理想举办地。博览会旨在搭建中国与东盟药膳文化展示与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中医药传统养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民众健康水平的提升。

首长保健医生、世界医疗协会理事王俊英,分享了药膳重要性,强调药膳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要将中医药膳与一带一路战略结合,利用高科技助力产业发展,通过国际合作如药膳博览会等平台,推动中医、中药及药膳的全球传播,实现康养产业的国际化与现代化。

榕树家中医创始人刘毅总裁,建议药膳博览会要探索药膳标准化与国际化路径。榕树家中医计划在南宁开设100家社区型中医诊所,致力于药膳的标准化与国际化推广。通过临床数据与AI分析,已开发数百种有效药膳方,并采用分子提取技术确保每款药膳的指纹图谱一致性。愿意与博览集团合作,共同起草中医药膳领域的标准,推动药膳走向国际舞台。

广西双钱健康产业公司副书记梁健指出,要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助力中国东盟健康产业发展。作为广西本土培育的健康产业领军企业,广西双钱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秉持传统创业初心,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品味的产品,已形成涵盖高方饮品、素食三大领域的立体化产品矩阵,拥有148款差异化规格产品。依托广西丰富的药材资源,该公司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未来将继续开发系列产品,让传统药膳以更便捷、更时尚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健康产业发展。

好医生药业集团四川福能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赵惠婷代表,分享最新动态与未来展望,深化中药领域国际合作。分享了好医生药业集团的最新动态和未来展望,强调创新药物研发和高品质药品制造,致力于中药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期待通过药膳博览会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文化及健康产业的发展。

华大基因华北区副总经理徐均阳,分享基因技术与中医药在促进人类健康上的异曲同工之妙,提出通过精准医学与药膳的结合,探索智能药膳推荐系统等合作方向,旨在推动健康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开启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新范式。

愉悦资本董事总经理吴海鹏分享了中医药全球化:从原材料到资本的供应链创新与市场潜力。探讨了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机遇,强调了将原材料标准化、产品化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资本力量放大市场潜力的策略。讨论中提及了配方标准化、市场调研的重要性,以及与国内外产业集团合作,共同挖掘中医药市场的广阔前景。要重视市场竞争与AI技术在药膳产业中的应用与推广。市场竞争推动价格下降与标准化,使产品更易推广。AI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通过历史数据分析,能有效指导生产,提升效率。在药膳产业中,引入AI模型进行模拟与推广,有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广西因其区域优势及丰富的药材资源,成为药膳产业发展的理想地点,结合东盟市场,具有广阔的销售前景。

世博威会展集团总经理洪飞,认为广西有天然地缘优势、资源整合能力,药膳作为大健康细分赛道,将通过细分领域与赛事论坛深化,结合历史资源与多元化渠道,提升展会的延续性和生命力。期待通过合作,共同促进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为大健康领域注入新活力。

广西在发展大健康产业和中医药领域有着先天优势。据了解,“健康中国2030”战略明确支持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融合,《药膳食品安全标准》(2024年)为行业规范提供依据,RCEP协议生效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药膳作为“药食同源”产品可享受关税减免。广西出台《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十五”规划》,将药膳列为中医药+大健康融合发展产业重点领域。东盟多国(如泰国、越南)逐步放宽中医药准入政策,为中国药食同源出口创造窗口。

2023年中国药膳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预计2025年将超5000亿元。消费主力年轻化(80后、90后占比70%),即食药膳、功能性零食等新品需求旺盛。东盟市场潜力:2023年中国对东盟医药出口额113亿美元,占中国医药出口总额的11.07%,中国占东盟医药进口份额的52%。越南砂仁、老挝血竭等特色药材通过广西凭祥口岸进入中国(年进出口量50万吨),供应链基础稳固。

广西中药资源物种丰富,林下道地药材300余种,八角、肉桂产量占全国90%。确立“桂十味”道地药材(如肉桂、八角)及31种区域特色药材,遴选建设了82家“中药材示范基地”、40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34家“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及40家“定制药园”,全区拥有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185家、药品生产企业11家,零售药店1699家,开展药膳大赛“全区总决赛—区直单位赛—市级赛”三级赛事活动,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举办20届,累计吸引超40万客商,有大型会展经验与平台运营能力,为药博会提供客源基础和运营模板。南宁东盟国际医药博览城已立项建设,集成药材交易、文化展示、检测认证等功能。


100医药网 www.100yiyao.net
版权所有 © 2019-2020 Design by Dong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