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王吉光/江涛团队提出基于蛋白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分型,发现预后不良的免疫热亚型,并开发出AI诊断工具
时间:2025-09-14
Cancer Cell:王吉光/江涛团队提出基于蛋白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分型,发现预后不良的免疫热亚型,并开发出AI诊断工具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9-14 15:21
该研究利用时空多组学数据,定义了 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的四种分子亚型——AFM、PPR、IME 和 NEU,其中 IME 亚型属于预后不良的免疫热亚型,具有丰富的肥胖细胞样分化和淋巴细胞浸润的特征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是一种侵袭性强、具有可塑性的脑肿瘤,是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的三种分子亚型之一,患者在接受标准治疗后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复发。尽管分子改善了患者的,但 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瘤仍然致命,其治疗结局因肿瘤异质性和复杂的潜在分子机制而存在差异。
2025 年 9 月 11 日,香港科技大学王吉光教授团队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江涛院士团队合作,在Cancer 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Protein-based classification reveals an immune-hot subtype in IDH-mutant astrocytoma with worse prognosi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利用时空多组学数据,定义了 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的四种分子亚型 AFM、PPR、IME和NEU,其中 IME 亚型属于预后不良的热亚型,具有丰富的肥胖细胞样分化和淋巴细胞浸润的特征,该研究还开发了一款 AI 诊断工具 GUIDE,可实现准确的患者分层。为阐明神经胶质瘤的异质性,研究人员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到癌症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中。综合众多研究,cIMPACT-NOW 联盟建议,将 CDKN2A/B 基因纯合缺失作为 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瘤 WHO 4 级的诊断标准。王吉光/江涛团队近期的纵向测序分析进一步表明,MYC 基因扩增(例如 CDKN2A/B 基因纯合缺失)预示着 IDH 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的侵袭性进展。然而,缺乏这些改变的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耐药机制,目前仍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