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Biotechnology :里程碑式突破!研究人员成功建立具备生殖系传递潜能的通用鸟类胚胎干细胞系

时间:2025-10-05

图片

失落的方舟:鸟 类干细胞研究为何 难于上青天 ?

要理解这项突破的意义,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为何之前的路总是走不通。

胚胎干细胞,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的 万能种子 。它们源自早期胚胎,拥有两大 神力 :其一是多能性 (pluripotency),即在理论上可以分化成构成身体的所有类型的细胞,从跳动的心肌细胞到传递信息的神经元;其二是生殖系传递能力 (germline competence),当这些细胞被重新注入一个早期胚胎并发育成嵌合体动物后,它们能够进入生殖腺,最终形成精子或卵子,从而将自身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正是这第二种能力,让小鼠胚胎干细胞成为了基因编辑的 黄金载体 。研究人员可以在体外对小鼠ES细胞进行精准的基因改造,然后筛选出成功编辑的细胞,将其注入囊胚,就能获得携带特定基因修饰的后代。这一流程化的技术,催生了数以万计的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彻底改变了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范式。

然而,这套在小鼠身上玩得炉火纯青的技术,在鸟类身上却屡屡碰壁。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各地的实验室都曾尝试建立鸟类的ES细胞系。虽然也分离出了一些 貌似 干细胞的细胞系,但它们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在体外培养传代数次后,就会迅速失去那宝贵的 神力 ,特别是形成嵌合体和进入生殖系的能力会急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这些细胞就像失去了魔力的灰姑娘,一旦过了某个 时间点 ,就变回了普通的模样。

这种持续的失败,甚至让学界产生了一种主流假说:鸟类的生殖细胞起源模式可能与哺乳动物根本不同。在小鼠中,生殖细胞是由外胚层细胞 (epiblast cells) 在特定信号 诱导 下形成的;而在鸟类中,它们可能是在卵子形成过程中,由母源物质 预先决定 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从外胚层细胞建立的ES细胞,或许从一开始就 命中注定 无法转化为生殖细胞。这无疑为鸟类ES细胞的研究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仿佛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柳暗花明:培养皿中的 蛋黄 竟是破局关键?

这项研究的突破,始于一个非常巧妙的观察。

研究人员的起点,是刚刚产下的鸡蛋中的早期胚胎 处于EGK.X分期的鸡胚盘 (blastoderm)。他们首先尝试了哺乳动物干细胞培养中常用的 鸡尾酒配方 ,筛选了一系列小分子抑制剂。很快,他们发现,当同时抑制Wnt信号通路(使用抑制剂IWR-1)和PKC信号通路(使用抑制剂G 6983)时,培养皿中出现了形态良好的未分化细胞集落。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然而,老问题再次出现。这些细胞虽然在初期看起来很 干 ,但在传代一到两次后,便开始不可避免地走向分化,无法长期维持。正当研究陷入僵局时,一个细节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在分离胚胎盘的操作中,如果 不小心 带入了更多的残留蛋黄,这些细胞的生长状态似乎会更好。

这个偶然的发现,如同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前行的方向。研究人员大胆假设:或许,蛋黄中含有某种神秘的、对维持鸡ES细胞多能性至关重要的活性成分!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们设计了一个直接的实验:在之前发现的 双抑制剂 (2i) 培养基中,直接添加了3%的蛋黄。结果令人振奋!原本只能维持几天的ES细胞,在添加了蛋黄后,奇迹般地实现了稳定增殖,可以连续不断地传代培养,并且始终保持着典型的未分化形态。无论是来自受精蛋还是未受精蛋的蛋黄,都同样有效。这意味着,他们终于找到了那把失落已久的钥匙,成功打开了长期维持鸟类ES细胞的大门。这个全新的培养体系,他们称之为 Yolk/2i 。

分子侦探的追寻:从蛋黄 汤 中 钓 出神秘功臣

找到了 藏宝图 (蛋黄),下一步就是找出宝藏本身。蛋黄是一个成分极其复杂的混合物,里面有成百上千种蛋白质、脂质和各类分子。究竟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分子在发挥关键作用?接下来,研究人员上演了一场精彩的 分子侦探 大戏。

他们的策略是生物化学分离纯化 (biochemical fractionation),就像用不同规格的筛子,从一堆沙石中逐步筛选出金子一样。

第一步:粗筛 血浆与颗粒。他们通过高速离心,将蛋黄分成了上清液(血浆,plasma)和沉淀物(颗粒,granules)。分别测试后发现,促进细胞自我更新的活性,全部存在于血浆部分。目标范围缩小了。

第二步:中筛 按分子量大小。他们利用不同孔径的分子量截留膜 (molecular-weight cutoff membrane),将蛋黄血浆进一步分成了三组: 100 kDa、50-100 kDa和 50 kDa 的组分。测试结果非常明确:只有50-100 kDa这个区间的组分,能够有效地维持ES细胞的未分化状态。侦探的目光,已经锁定在了一个更精确的范围内。

第三步:精筛 蛋白沉淀。针对50-100 kDa的活性组分,他们使用了经典的硫酸铵沉淀法 (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通过逐步提高硫酸铵的浓度,可以让不同的蛋白质先后从溶液中沉淀出来。他们发现,当硫酸铵饱和度达到80%时沉淀下来的那部分蛋白(简称80p),展现出了最强的促进ES细胞自我更新的活性。

最后一步:验明正身 质谱分析。研究人员将这个 80p 组分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发现在大约75 kDa的位置有一条非常明显的蛋白条带。他们切下这条带,送去做质谱分析 (mass-spectrometry analysis)。最终的鉴定结果水落石出 这个神秘的功臣,就是鸡卵中的一种主要蛋白质:卵转铁蛋白 (ovotransferrin)。

为了最终确认,他们直接用市售的纯化卵转铁蛋白,代替了整个蛋黄组分。结果完美复现!卵转铁蛋白与两种抑制剂(IWR-1和G 6983)的组合,就足以在体外长期稳定地培养鸡ES细胞。有趣的是,他们还测试了卵转铁蛋白在哺乳动物中的 亲戚 血清转铁蛋白 (serum transferrin),却发现它完全没有效果。这有力地证明了卵转铁蛋白在维持鸟类多能性方面,扮演着一个物种特异性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不止于鸡:一套 配方 解锁多样鸟类的生命密码?

既然已经破译了鸡ES细胞的 培养密码 ,一个更宏大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这套配方,能否通用地应用于其他鸟类?毕竟,鸟类世界的多样性远不止于鸡。

研究人员立刻将他们的新配方 OT/2i (卵转铁蛋白+双抑制剂)应用到了其他几种重要的鸟类身上,包括雉(pheasant)、鸭(duck)和火鸡(turkey)。很快,新的挑战出现了。虽然这些物种的胚胎细胞在OT/2i培养基中也能形成ES细胞样的集落,但它们会迅速地、自发地分化成跳动的心肌细胞 (cardiomyocytes)。培养皿中出现成片搏动的细胞,这虽然景象壮观,但对于维持干细胞而言却是一个坏消息。

这意味着,不同鸟类对信号通路的精细调控存在差异。通过进一步的筛选,研究人员发现,在OT/2i的基础上,再添加一种名为SB431542的抑制剂,可以有效地阻断这种心肌细胞分化。SB431542能够抑制Activin/Nodal信号通路,该通路在心脏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个升级版的 三抑制剂 配方 OT/3i ,成功地让雉、鸭和火鸡的ES细胞也稳定了下来。

然而,当他们转向鹌鹑 (quail) 时,OT/3i配方又不够用了。鹌鹑ES细胞仍然无法长期维持。通过不懈的尝试,他们发现,必须额外添加一种细胞因子 鸡抑制因子 (chicken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chLIF),才能最终 驯服 鹌鹑ES细胞。

至此,一个更加强大和通用的鸟类ES细胞培养 鸡尾酒 配方, OT/3i/chLIF ,正式诞生。利用这个终极配方,研究人员势如破竹,成功地从鸡、鹌鹑、鹅、鸭、火鸡、雉乃至美丽的孔雀 (peafowl)等七种不同的鸟类中,建立了稳定的ES细胞系。

更有趣的是,这套配方也揭示了物种间的微妙差异。例如,在鸵鸟 (ostrich) 身上,OT/3i配方是有效的,但一旦加入chLIF,反而会诱导细胞分化。深入的转录组分析揭示了原因:鸵鸟ES细胞中LIF受体的表达水平远高于其他鸟类,导致它们对LIF信号 过度敏感 。这说明,即使是保守的信号通路,在不同物种中也可能存在一个最佳的 活性窗口 ,过犹不及。

终极试金石:这些细胞是真正的 全能王者 吗?

建立了细胞系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在培养皿中生长了数十代的细胞,是否还保持着ES细胞真正的 灵魂 多能性和生殖系能力?研究人员动用了一系列 火眼金睛 般的现代生物学技术,对它们进行了全方位的严格 体检 。

身份鉴定:它们在发育时钟上处于什么位置?

通过RNA测序 (RNA-sequencing),研究人员读取了这些细胞中所有活跃的基因信息,绘制出它们的 分子身份证 。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的结果显示,这些体外培养的鸡ES细胞,在基因表达谱上与它们最初的来源,EGK.X期的胚胎盘细胞,高度相似,而与更早或更晚发育阶段的胚胎细胞则明显不同。这证明,他们的培养体系成功地 定格 住了胚胎发育中那个特定的、充满潜能的瞬间。

更有深度的是,他们将鸡ES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与小鼠不同多能性状态的干细胞(包括原始态naive、形成态formative和始发态primed)进行了跨物种比较。结果发现,鸡ES细胞与小鼠的形成态多能性干细胞 (formative pluripotent stem cells)最为相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形成态被认为是介于 一切皆有可能 的原始态和 蓄势待发 的始发态之间的一个关键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细胞已经为响应分化信号做好了准备。这与鸡胚在产蛋时的发育状态(已经历了部分早期分化)高度吻合,也解释了为何这些细胞在体外能迅速分化。

能力测试之一:嵌合实验见真章

证明多能性的黄金标准,是看它们能否在真实胚胎中 大显身手 。研究人员将这些ES细胞用绿色荧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标记上,然后将它们小心地注射回一个正常的、未标记的早期鸡胚中。这个过程就像是给一支军队派去了 特种兵 ,看它们能否融入并参与作战。

结果令人惊叹。在体外(ex ovo,一种模拟孵化的培养系统)和体内(in ovo,在蛋壳内)的嵌合实验中,这些发出绿色荧光的ES细胞,都完美地整合进了宿主胚胎中,并随着胚胎的发育而增殖、分化。在发育的胚胎中,可以看到闪亮的绿色细胞广泛地分布在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包括正在形成的神经管(未来大脑和脊髓的雏形)、体节(未来肌肉和骨骼的来源)等等。

他们还发现,提高嵌合效率有一个诀窍:在注射ES细胞之前,用适度的亚致死剂量辐射 (sublethal irradiation)(500-550 cGy)处理宿主胚胎。这种辐射可以清除一部分宿主自身的细胞,为外来的ES细胞 腾出 更多的生态位,从而使得嵌-合-体中供体细胞的比例大大提高,形成了高等级嵌合体 (high-grade chimeras)。

能力测试之二:羽毛作证的功能性整合

为了提供更直观、更具功能性的证据,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极为巧妙的实验。他们从一种羽毛呈棕色的鸡品种,罗德岛红鸡 (Rhode Island Red),建立了ES细胞系,然后将其注入到一种羽毛纯白的鸡品种,白来航鸡 (White Leghorn),的胚胎中。

几个月后,奇迹发生了。从这些嵌合胚胎中孵化出的雏鸡,长大后身上出现了非常明显的 混色羽毛 在原本纯白的羽毛中,点缀着一块块棕黑色的区域。这生动地证明了,来自罗德岛红鸡的ES细胞,在白来航鸡的身体里成功分化成了功能性的黑素细胞 (melanocytes),并产生了色素。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子标记染色(MITF染色),他们进一步确认,这些有颜色的羽毛区域,确实充满了来自供体鸡的、表达GFP的细胞。

能力测试之三:触及圣杯,它们能成为生殖细胞吗?

这是所有测试中最核心、也最令人期待的一项。这些ES细胞是否具备生殖系能力?

研究人员细致地观察了嵌合体胚胎的生殖腺 (gonads)发育过程。在发育到第9天的雄性嵌合胚胎的睾丸中,他们发现了成簇的、同时表达GFP(供体细胞标记)和DAZL(一种关键的生殖细胞标记蛋白)的细胞。在发育到第15天甚至更晚的胚胎中,这些源自ES细胞的生殖细胞簇变得更大,并且开始表达另一种生殖细胞表面抗原SSEA-1。在即将孵化的E21胚胎中,他们甚至观察到,这些GFP阳性的生殖细胞,已经成功地迁移并定居在了生精小管 (seminiferous tubules)内部 这正是未来产生精子的地方。

这些层层递进的证据,有力地证明了,他们建立的鸟类ES细胞,确实拥有分化成原始生殖细胞 (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的能力。它们不仅是 万能 的,更是 可传承 的。

开启鸟类生物学新纪元:一把 基因剪刀 的无限可能

证明了这些细胞的真实身份后,研究人员立即展示了它们作为基因工程平台的巨大潜力。他们使用强大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携带GFP基因的鸡ES细胞进行了一次 外科手术 ,成功地将GFP基因的原序列修改,使其转而表达蓝色荧光蛋白 (Blue Fluorescent Protein, BFP)。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基因编辑的效率非常可观,有9.3%的细胞实现了完全的GFP到BFP的转换。这清楚地表明,这些细胞是理想的基因编辑 操作台 。

这项研究的成功,意味着鸟类生物学研究的工具箱,终于被补上了最关键的一块拼图。它所带来的变革将是深远而广泛的:

基础研究的 加速器 :研究人员终于可以像在小鼠中那样,系统性地制造基因敲除鸡,来研究特定基因在鸟类独特的胚胎发育、免疫系统、行为模式以及对禽流感等病毒的反应中的功能。无数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如今都有了被解答的可能。

现代农业的 新引擎 :在家禽育种领域,传统方法耗时漫长且效率有限。利用这项技术,未来可以对鸡、鸭、鹅等家禽进行精准的基因改良,培育出抗病能力更强(例如抵抗禽流感)、生长速度更快、产蛋品质更优或饲料转化效率更高的新品种,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生物医药的 新工厂 :鸟类的蛋,特别是鸡蛋,是一个天然的、高效的 生物反应器 。通过对鸡ES细胞进行基因编辑,未来可以培育出能在蛋清中大量生产高附加值药用蛋白(如抗体、疫苗、酶等)的 工程鸡 ,从而大幅降低某些昂贵药物的生产成本。

濒危物种的 诺亚方舟 :许多鸟类正濒临灭绝,保护其遗传多样性迫在眉睫。这项技术可以被用来建立濒危鸟类的ES细胞库,相当于为其物种基因组建立了一份 活的备份 。在未来,这些细胞或许可以通过跨物种嵌合等技术,帮助恢复濒危物种的数量,甚至为复活渡渡鸟等已灭绝鸟类的宏伟设想,提供了一丝理论上的可能。

当第一只 设计鸟 破壳而出

当然,任何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在迈出决定性的一大步后,总会留下一些等待完善的细节。该研究中,研究人员也坦诚地指出,尽管他们已经充分证明了ES细胞能够形成生殖细胞并定居于生殖腺,但他们尚未完成最终的 临门一脚 ,即通过这些嵌合体鸡,成功获得由ES细胞产生的后代(即生殖系传递)。他们分析,这很可能是由于实验中所使用的不同鸡品种之间存在品系不相容性 (strain incompatibility),导致高等级的嵌合体胚胎在孵化后期死亡率较高。

然而,这更像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工程挑战,而非原理上的根本障碍。通过使用遗传背景更匹配的供体和受体品系,这个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很有可能被解决。

毫无疑问,这项研究的核心成就,建立稳定、可传代、可编辑且具备生殖系能力的鸟类胚胎干细胞,已经为整个领域奠定了一块坚实无比的基石。它不仅填补了长达数十年的技术空白,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我们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第一只由基因编辑ES细胞产生的 设计鸟 ,将破壳而出。到那时,我们将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翱翔于天际的美丽生灵,更将拥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去守护它们、改良它们、并借助它们来改善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活。这扇刚刚被开启的大门背后,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崭新世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100医药网 www.100yiyao.net
版权所有 © 2019-2020 Design by Dongyan